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

關於英國NPQH校長培訓制度

校長是學校領導的關鍵人物,其決定學校發展的成敗,因此,如何確定將成為校長者擁有基本能力即適任性,是個重要議題。綜觀英國及美國,都有校長培育制度,唯有經過一系列培訓者,方能得到證書,成為校長,而本文將探討英國之NPQH制度,並視其是否有值得我國借鏡之處。
英國校長專業資格檢定制度(NPQH)的流程,包含申請與評估、導入階段、發展階段、最後階段與證照授予。而值得注意的是,申請者不一定要是現職之教育工作者,企業經營人士同樣能申請此制度。而視申請者的先備知識及背景不同,NPQH制度設計三條路徑,供申請者進入培訓。
由NPQH制度來看,可發現如此的培訓課程及實習,的確能供學員足夠的理論及實務知識。而以我國來看,目前我國並無校長培訓制度及證書,更甭提實務實習的經驗,當然難以確保所有培訓校長都能適任其工作,因此,筆者認為,我國可參考NPQH制度,由國家制定一套培訓的方法及內容,最重要的,是讓所有參與培訓的學員都有實習的機會,如此,當這些培訓學員上任後,其與工作之磨合期,必能縮短。

Female, Minority Superintendents Face Double Inequity讀後心得

性別平權大概可說是現今社會最重視的議題,在近幾年的努力下,女性的工作權也越來越受到保障,而若以教育的觀點來看,以往傳統的觀念總認為校長或教育行政的工作較適合男性擔任,因此鮮少看到女性校長或行政人員,但今日,女性擔任校長及行政人員卻已是相當普遍。
在本文中,Bush以其本身同時身為女性及少數族群(非裔)的身分,來探討這樣的情況是否會遭遇到雙重不平等的待遇,從本文中,可發現幾個很有意義的省思。舉例來說,有人會質疑女性來進行領導,是否有能力去處理較「硬」的問題。另外,當一位女性校長打算打造一個全是女性的行政團隊遭拒時,她也提出,但以往若有全是男性的行政團隊出現時,卻沒有人會質疑此現象。
由此文中可了解,雖說美國已可算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國家,但對於女性領導,社會普遍還是會有疑慮,認為女性領導與男性領導會有所不同,這或許必須追溯回性別刻板印象來探討。其實筆者認為,現今新時代的女性已是非常具獨立性及主見,在行政能力上也不輸男性,甚至能更勝之,如何擅用自己的獨特性及優勢來進行領導,或許是值得更進一步探討的問題。

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

Principals Identify Top Ten Leadership Traits讀後感

顧名思義,本篇文章是經由訪談四十三位校長後,整理出十項領導最需要的特質,經由分析過後,可以發現其中最受矚目的特質不外是建立願景、建立信任感、可見度以及擁有幽默感等,以下分別討論之。
在建立願景的特質方面,有校長提出領導學校就像航海一般,你必須確定你的目標在哪裡,才能以最有效及最成功的方式達成目的,而以近年來的校本經營觀點而言更是如此,校長必須先確立願景,才能發展出自己學校的特色,讓學校的每一份子認同。
而在可見度方面,文章中提到「走動管理」。筆者以前曾經訪問過一位國小校長,他也提出這種觀點,認為校長必須實行走動管理,一方面是能確實掌握學校狀況,一方面是建立起可見度,讓學校的每一份子,如教師、學生甚至家長,都能看到校長,與之溝通,讓大家對校長更有認同感,這或許也是公共關係的一種經營方式。
而領導也可說是一種藝術,在處理校務與人溝通協調時,難免會遇到衝突的情況,如果這時能利用幽默感化解衝突,或許能達事半功倍之效,此外,由於校長工作繁重,培養幽默感也能讓自己能從壓力巨大的環境中,找到值得開心的事,重拾活力!

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

Trends in School Leadership讀後心得

近年來,由於科技的進步及社會的變遷,使學校經營的方式與以往有所不同,而校長也需要扮演越來越多的角色,領導學校的工作也越來越多元,例如要建立遠景,與家長與社區建立合作關係,甚至也要與社會與文化建立連結。
那到底要以什麼指標來作為校長評鑑的規準呢,舉例來說,美國有ISLLC這樣的認證制度,而其評斷的標準主要是依學生的學習表現。
雖然也有學者提出這種校長認證制度的缺點,如使領導的獨特性消失,但筆者認為這樣的認證制度可作為初步品質的保證,或許可供國內校長培育制度作為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