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旨在介紹,當在進行學校行政的工作時,幾種不同的決策模式,以及做決策所需要注意的過程。在進行領導時,領導者有時候必須靠自己的判斷去做決策,然而,到底要如何才能做出最適當的決策呢?文中提出了四點建議,首先,領導者要去蒐集及衡量證據,並做出判斷與決策;第二,分析及去了解其他相關的資訊;第三,利用創新思考以解決問題,並找出發展的機會;最後,呈現出好的判斷,知道何時要做決定,何時要與他人溝通協調,而位居中間職位的人,他們的責任又到底是什麼。
而既然做出決策,要如何去實行並貫徹也十分重要,文中提出領導者可以善用四種權力,即資源權力、職位權力、專家權利以及個人魅力權力等。
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
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
Work Teams in Schools 讀後心得
近年來,一些著名的企業管理概念,漸漸對教育領導的理念發揮影響作用,而其中一項,就是Deming所提出的全面品質管理概念(TQM),而這項理念,也促成了在學校或學區中增加許多工作小組。
而小組工作是否真有什麼好處呢?在文章中,提出五項優點。首先,越多人參與決策過程,此項決策就越容易被達成;第二,小組成員能持續地從他人獲得許多新想法;第三,若小組成員擁有不同的技能及資源,就能獲得更多資訊及刑動力;第四,若決策有錯誤,會有機會被發現及改正;最後,因為有團隊的力量,所以有資本可以去承擔風險。的確,在做決策時,若只有少數且一元的人來決定,很可能陷入盲點,然而,在現今這多元的社會中,我們更應該全面地去檢視不同聲音,如此一來,決策將更加圓融及完美。此外,由於決策是由小組討論決定的,因此在這樣的過程中,他們建立了團隊的願景,當然更能凝聚共識,使決策幕喵更容易達成,而在此過程中,由於每個人的技能及想法不同,大家都能從對方身上獲得新東西,這與Peter Senge所提出的學習型組織概念不謀而合。
而小組工作是否真有什麼好處呢?在文章中,提出五項優點。首先,越多人參與決策過程,此項決策就越容易被達成;第二,小組成員能持續地從他人獲得許多新想法;第三,若小組成員擁有不同的技能及資源,就能獲得更多資訊及刑動力;第四,若決策有錯誤,會有機會被發現及改正;最後,因為有團隊的力量,所以有資本可以去承擔風險。的確,在做決策時,若只有少數且一元的人來決定,很可能陷入盲點,然而,在現今這多元的社會中,我們更應該全面地去檢視不同聲音,如此一來,決策將更加圓融及完美。此外,由於決策是由小組討論決定的,因此在這樣的過程中,他們建立了團隊的願景,當然更能凝聚共識,使決策幕喵更容易達成,而在此過程中,由於每個人的技能及想法不同,大家都能從對方身上獲得新東西,這與Peter Senge所提出的學習型組織概念不謀而合。
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
School-Based Management讀後心得
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在1996年提出「教育改總諮議報告書」,其中的一個發展重點,就是強調「發展以學校為中心的經營方式」,學校本位管理的觀念,也因此成為重要的教育議題。
而美國的學校本位管理觀念,源自於更早的1980時期,美國與台灣的教育行政體系很不同,基本上各州掌控各中小學校的發展,而學校本位管理的定義,就是要反集權化,將權力下放到學校的層級,讓學校能自己決定經費預算、課程發展或是人事決定等。
而學校本位管理的權力下放,並不只限於把權力交到校長手中,當權力下放到學校層級後,校長要更進一步地把決策權交給學校行政人員、教師,甚至讓家長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都能參與決策。張鈿富(2006)也指出先進國家在學校改造方面的理念,有三項趨勢:一為提升學校自主性,二是重視家長的參與和選擇,三則是增加對教師的授權,與本篇所提出的概念是相同的。學校本位管理讓決策選擇的參與者更加多元化,筆者認為此有助於建立學校的特色,透過決策的參與讓學校關係人能對學校願景更加有認同感,但相對而言,由於決策者的多元化,學校行政的溝通系統必須再進一步加強,才不會造成溝通障礙或讓行政效率變的太過緩慢。
參考書目
張鈿富(2006)。學校行政理念與創新。台北:高等教育。
而美國的學校本位管理觀念,源自於更早的1980時期,美國與台灣的教育行政體系很不同,基本上各州掌控各中小學校的發展,而學校本位管理的定義,就是要反集權化,將權力下放到學校的層級,讓學校能自己決定經費預算、課程發展或是人事決定等。
而學校本位管理的權力下放,並不只限於把權力交到校長手中,當權力下放到學校層級後,校長要更進一步地把決策權交給學校行政人員、教師,甚至讓家長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都能參與決策。張鈿富(2006)也指出先進國家在學校改造方面的理念,有三項趨勢:一為提升學校自主性,二是重視家長的參與和選擇,三則是增加對教師的授權,與本篇所提出的概念是相同的。學校本位管理讓決策選擇的參與者更加多元化,筆者認為此有助於建立學校的特色,透過決策的參與讓學校關係人能對學校願景更加有認同感,但相對而言,由於決策者的多元化,學校行政的溝通系統必須再進一步加強,才不會造成溝通障礙或讓行政效率變的太過緩慢。
參考書目
張鈿富(2006)。學校行政理念與創新。台北:高等教育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